今天江苏省电力市场出现了两个重大事件。一是江苏省电力交易中心发布了115家售电公司被强制注销市场注册的公告,二是4月中旬江苏电力市场月内挂牌交易中,以顶格报价采购不到电量。
(来源:微信公众号“淼爸评书”)
售电公司强制清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先来说说115家售电公司被强制退市。这次大批量清退的是未按要求在2个月内整改并完成注册条件信息披露的售电公司。这也是新版《售电公司管理办法》发布以来,江苏省第一次大批量清退不合格的售电公司。除了强制清退,还有不少售电公司主动退出电力市场,根据江苏省交易中心发布的公告来看,从2022年至今,共有11家售电公司主动注销了在江苏省的电力市场注册。
也就是说,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淘汰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售电公司,就像猜猜去年分析的一样,江苏电力市场进入了快速淘汰期。
是什么原因让如此数量众多的售电公司在完成注册公示后,又不持续开展业务、甚至主动退市呢?我们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批零价差非常微薄,收益越来越差。
从最开始的价差最高接近6分/千瓦时,到现在价差很少,甚至由于偏差考核、分摊损益等原因导致负收益。无脑价差的时代终结,进入了月度市场负价差时代(指月度交易价格高于年度交易均价),越发考验售电公司对签约用户用电情况的掌控、对电力交易市场的敏锐度。另外,也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部分企业参与售电市场的信心。
第二,各项成本和审核强度越来越大。
新版《售电公司管理办法》不仅规定了售电公司的市场注册要求,还要求售电公司必须持续满足注册条件。江苏省新发布的《江苏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关于入市协议签订、履约保障凭证办理相关工作的通知》,则是对售电公司的履约保障凭证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成本大大增加。
比如绑定时必须用到的数字CA,大部分中小企业在电价倒挂的背景下,是不愿意承担这部分费用的。而履约保函与履约保险双轨制下,明明年度交易的价差也不过2.55厘/千瓦时,却要按照8厘/千瓦时来缴纳,也确实增加了售电公司的运营成本。
第三,交易规则日益复杂,交易难度越来越高。
时不时的就会爆出交易时操作失误的事故,和山雨欲来的现货交易,都对售电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
顶格报价无电可购
再来谈谈今天的4月中旬月内挂牌交易,出现了以顶格报价却采购不到电量的囧境。一方面可以看出发电侧对于“月结月清”的不满与担忧(偷偷吐槽一下,如果现在连“月结月清”都接受不了,那以后现货交易长周期运行该如何是好?)。另一方面也确实反映出了,目前我省售电市场的供需问题——非市场化电源不参与市场带来的结构性供需矛盾。在物理上,供需情况应该是平衡的,可在实际交易中,却出现了购电侧顶格报价469.2元/兆瓦时采购不到电量,而发电侧的表现却说明确实无电可卖的情况(因为理论上,发电侧按照469.2元/兆瓦时卖出电量后,哪怕最后月结月清,按照欠发价格结算,最多也就是平进平出的结果,所以对发电侧来说,理智上,不会这个价格还不卖。但是那些挂469.2元/兆瓦时以上价格的燃机,就有点看热闹不嫌事大了。按照中旬挂牌交易规则,购电侧申报上限就是469.2元/兆瓦时。)。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应该是非市场电源多发了一部分市场化用户的电量,导致发电侧无电可发。在目前的交易机制下,国网代购电只能单向从市场化机组购电,而无法反向操作。最终导致了这个月月竞加中旬月内挂牌的惨烈情况。
诚恳建议
猜猜在此为售电侧同行及一类用户,恳请相关职能部门,采取一定救市行为,具体建议如下:
1
尽早实施新的中长期交易规则,并建议按照本月的月竞、中旬月内挂牌中购电侧主体按照469.2元/兆瓦时及以上价格申报的电量,取大值来免除偏差考核。
2
常态化放开月内挂牌10%的交易限额,给予购电侧主体更多的购电机会。
3
严格按照新的中长期交易规则中,国网代购电也要接受偏差考核的条款,且这部分考核费用应由国网代购电用户自行承担,不能再纳入分摊损益部分。
4
同步放开国网代购电,与其他购电主体一样在下旬月内挂牌及合同转让中作为卖方参与交易的权利。交易价格可以按照对应月份国网代购电价(不含分摊损益),交易电量按月竞或中旬挂牌中以469.2元/兆瓦时及以上价格申报的电量,取大值。
单纯把售电公司作为一个中间商,并不可取。猜猜认为,售电公司是各项政策的传导者,是聚合中小电力用户诉求的集合者,是新型能源技术落地的推进者。就是因为光靠发电和国网无法覆盖全体中小电力用户的需求,才有售电公司存在的价值。保证售电公司有合理充足的获利空间和途径,才能让其做大做强,才能更好的服务电力用户,才能使电力市场更为活跃,也能避免发电侧恶性竞争。
只有经历过黎明前的黑暗,才能迎接黎明后的朝霞。猜猜相信,在政府职能部门的统筹规划下,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江苏电力交易市场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