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正文

从米纳斯提力斯到利伯维尔 天天热议

2023-04-15 12:05:33 来源:哔哩哔哩

非标准影评,全文约5.5K字,送给我爱的那两个世界。

注:


(资料图)

前言

故事开始于2020年的一个夏日的傍晚。

现在已经不记得是什么契机,让我点开了那部长达228分钟的电影。也许是被疫情困于家中许久而又无事可做,心想把四个小时给一部据说很棒的电影,总比给早就玩腻的游戏更好。

一愣神电影已经过去了好一会儿。回过神来,只见画面上,一个俊俏,但有些过于矮小的小男孩坐在树下,心不在焉地翻着书,又时不时抬头望向远方,像是在等着一个人,或者说一位巫师。这个小男孩,名叫佛罗多,他等待的巫师,名叫甘道夫。他们将加入一支由人类,精灵,矮人等多方组成的小队,穿越整个中土大陆,挫败索伦大魔王的阴谋。

这便是我和《指环王》以及中土大陆的初次见面。

2023年的一个冬日的下午,和许久不见的初中同学见了个面。我提议看场电影,但在选什么电影上却犯了难。作为老科幻迷,看《流浪地球2》似乎没什么异议,但想起四年前《流浪地球1》里略显尴尬的演出和粗糙的特效,加上捧着两杯奶茶还要坐上173分钟,我有些担心。“希望是部好电影。”我拿着刚买的爆米花,“上次看这么长的系列电影得是《指环王》了,我现在还记得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惊为天人……”看着屏幕上打出了【利伯维尔】的字幕,一个莫名眼熟的黑胖子和貌似年轻不少的吴京拿着枪在废墟中走走停停,我赶忙闭嘴。

三个小时过后,走出影院我仍有些恍惚,或许是因为影片中的信息量实在太大,或许是因为影片中的世界如此真实,或者是因为……坐了三个小时腿麻了。冬天的风有点冷,一个劲得吹,让人有点想掉眼泪。

这便是我和流浪地球宇宙的初次见面。

走进一个世界

不知道有多少科幻/奇幻迷,在听完《流浪地球2》片尾那首《细水长流》后,想到了20年前在《指环王-王者归来》结尾悠扬的《Into the West》中恋恋不舍地告别。20年过去,我们从宏伟的白色城塞来到高耸的太空电梯,然而,这两个看似风马不相及的故事却有着相似的内核。它们都使用多线和群像结构增添叙事密度,它们都着力于展现不同种族的人性光辉,但最重要的是,它们都从宏观和微观,事无巨细地向观众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大部分科幻或奇幻的文学作品,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角色为中心,随着主角和配角的活动将逐渐补充世界的设定;另一类是以世界为中心,着力于世界观的构筑,让角色在沙箱中自由地表演。

于我而言,我更喜欢构筑世界的创作方式。

首先,构筑一个丰满的世界观有利于营造奇幻/科幻作品的氛围感,让作品更“真实”。大部分奇幻/科幻作品,往往依托于架空世界,若是世界的根基不稳,就很容易给读者出戏的感觉。臭名昭著的《上海堡垒》,就是一个典型的世界观构筑失败的例子。影片中的上海,在实力相差悬殊的战争中,作为人类最后的堡垒。然而,无论是军人还是普通居民,他们的大部分日常和典型青春片没有两样。在这割裂的世界观下,一些故作严肃的战争戏只会显得可笑。

其次,构筑一个丰满的世界观有利于角色的塑造。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角色的性格特征,往往和所在的环境息息相关。例如《银翼杀手》中,复制人对生命、自由与人性的渴求,是因为在赛博朋克的世界下,他们的记忆被公司编纂,生命受杀手威胁,人性被自我怀疑,而这也反过来凸显了《银翼杀手》世界的复杂性。角色特征和世界特点环环相扣,使得故事得以展开,角色得以升华。在这近未来世界的灰影之下,真人变得像机械一般冷酷,而复制人却比真人更像是“人”,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最后,构筑一个丰满的世界观可以赋予作品二次创作旺盛的生命力。细节越多,设定越足,爱好者们挖掘和发挥的空间就越大。在创造一个魔法世界上,《哈利波特》无疑是其中翘楚。罗琳在世界构造上详细而留有余地,使得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发展空间。电影和游戏使得这个世界更加栩栩如生;影评和解读从各个方向修补和装点着这个世界;前传、后传、外传和同人从各个角度为这个世界添砖加瓦。让读者、观众和玩家共同参与幻想世界的构建,融入自己的理解,吸引更多人“入坑”,将推动这个世界不断繁荣发展,生生不息。

以构筑世界的方式来创作的《指环王》和相关的《精灵宝钻》完美体现了以上三点。作者托尔金参考各色神话,编写了横跨万年的厚重历史和众多大事件,为这部严肃奇幻作品构建了浓郁的氛围感;诺多精灵的出奔,魔王米尔寇的叛逆,努门诺尔大陆的沉没,人类帝国刚铎的兴衰,故事和角色的发展都和世界的基础构造息息相关;即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得益于开创性的完整世界观构造,《指环王》在世界范围内仍有数目庞大的粉丝,有无数人阅读着不同纪元各位英雄的史诗,并为他们续写新的传说。

作为一个更为贪婪的读者,我往往不满足于仅仅跟着角色探索科幻或是奇幻的世界,渴望从更多的角度窥探世界的方方面面,甚至谱写属于自己的故事。对我而言,世界就像是舞台,故事更像是剧目,一个优秀的舞台,本身就具有排演无数剧目,塑造无数角色的可能。对一个看设定集都能看上好几天的读者而言,一个费尽心思创造的世界,本身就具有无比的魅力。

从米那斯提力斯出发

老托尔金先生通过《指环王》将中土大陆带到世界上,同时,他又通过《精灵宝钻》和小托尔金整理的《未完的传说》向我们讲述了这片大陆的前世今生。大到山脉的变化,岛屿的沉浮,小到家族的徽记,硬币的纹样,堆起来几尺高的设定集中隐藏着无数秘密。他的设定被今后无数的奇幻小说、游戏和影视作品参考,也启发了无数的创作者。

在这些创作者中,有一个来自新西兰,名叫彼得的胖子,机缘巧合之下拿到了《指环王》的影视改编权,他雄心勃勃,打算将其改编为三部曲搬上大银幕。而且,他不止打算挑战多线和群像的叙事结构,还打算把中土大陆搬到现实。可惜作为一个履历上只有喜剧片,文艺片和恐怖片的小导演,没什么公司愿意给彼得奇幻大片的预算,去拍一个改编难度极高的故事。在不断地软磨硬泡下,终于有家叫新线影业的小公司打算和他一起赌一把。为了省钱,彼得在新西兰四处化缘,不仅就地取景省特效钱,和当地政府合作完成拍摄计划,还发动热爱《指环王》的人民群众参与拍摄;为了省钱,彼得狠狠“压榨”了自己与好友先前成立的,一个叫维塔数码的视效公司,以更低的成本完成特效,布景,化妆和各类道具的制作;为了省钱,彼得采用了新演员和老戏骨结合的选角,还别出心裁使用三部电影套拍的方式,最大化地利用了重复的道具和演员的档期。

不过,彼得这人虽然挺抠门的,但在该花钱该认真的地方是一点都不含糊。剧组特地请来隐居多年,为指环王图书绘制插画的艾伦·李老爷子,为电影设计造型和场景;又请来配乐大师霍华德·肖,为各个场景编写配乐。为了将霍比特人聚居的小镇霍比屯带入现实,彼得提前两年开始高强度造景,光是主人公居住的“袋底洞”上的一棵老树,就用了25万片树叶“植发”。托尔金为《指环王》创造了完备的精灵语系统,而彼得聘请了一群精灵语顾问,让演员能流畅地使用精灵语进行对话,从十几年后剧组重聚时,大家都能即兴来一段精灵语对白,可见当年没少被语法和发音折磨。

《指环王》长达20个小时的幕后纪录片 跨年之夜 - 指环王三部曲附录纪录片完整合集 记录下了更多有意思的细节。为了让身高一米的霍比特人,身高一米四的矮人,身高一米八的人类、精灵和巫师能和谐相处而不出戏,为了还原原作中那些高大宏伟的建筑、秀丽的风光和各种幻想生物,摄影组、演员组和道具组献祭了不少头发。摄影组使用了错位拍摄、多机位跟踪和特效合成,演员组从各地海选了各种身材的演员和《指环王》爱好者,以适应不同的场景,道具组搭建了多个不同比例的场景,又根据摄影组的要求设计了各个比例的特质道具。正因如此,很多正经的镜头在幕后都显得滑稽可笑。精灵眼中的光辉其实源自对面镜子反射的圣诞树彩灯;巫师和霍比特人的对手戏,其实是两个演员在两个比例不同的屋子里对着相机尬演;美轮美奂的精灵聚居地瑞文戴尔和雄伟壮丽的人类都城米那斯提力斯,其实是一堆秃头设计师搭建的场景模型,结合当时还不成熟的蓝幕和对着空气一本正经的演员,才成功地呈现在荧幕上;影片中出现的幻想生物,例如食人妖,兽人和炎魔,都是道具组用泥塑后扫描到电脑中二次加工,才实现了逼真的效果。

作为万恶的完美主义者,彼得在片场常常化身“暴君”,精益求精、狠抠细节的性格让演员和场务们叫苦连天。某四个霍比特人抱怨画了四个小时的特效妆并未入镜,某个不洗头的人王因为一个发怒的镜头踢断了大脚趾,某个暴脾气的矮人恨死了让自己面部发炎的面具,某个会做饭的王女为了一个打斗镜头被抡了一早上大铁锤,某群响应号召来拍马戏的骑手发现自己得在军方的扫雷场里策马奔腾…… 

来到利伯维尔

在全剧组多年的努力之下,一个真实的中土大陆终于得以在大荧幕上呈现,让无数观众神往。彼得一跃成为知名大导演,取景地新西兰的旅游产业产值蹭蹭往上涨,而为《指环王》做视效的维塔数码,也成为了全世界前列的视效公司,与为《星球大战》做特效的工业光魔齐名。在2015年的夏天,已经久负盛名的维塔数码,迎来了一个叫郭帆的山东汉子和一个叫龚格尔的过气网红,他们打算来取取经,谈谈合作,为自己下一部电影做好准备。一问想拍什么,只拍过烂俗青春片的郭帆语不惊人死不休,说要拍全中国最棒的科幻电影,叫《流浪地球》。

接下来的故事仿佛是15年前指环王剧组的一比一复刻,可惜是悲惨程度加倍的版本。彼得拍《指环王》的时候可以借用好莱坞成熟的电影工业,但是郭帆拍《流浪地球》只能一切从头开始,在拍摄过程中逐步搭建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当年的彼得一样,郭帆也是全中国化缘,整个剧组堪比传销组织,从特效到演员,从道具到布景,从投资到宣发,大部分的资源全靠坑蒙拐骗。不过和彼得一样,在该花钱的地方,郭导也是不含糊,因而我们看到了虽然偶尔掉帧,但整体足够优秀的特效;我们看到了细节稍有粗糙,但整体足够逼真的道具;我们看到了有别于好莱坞,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我们看到了一些新演员的表现,和一些老演员出乎意料的演绎。就是这样一部虽然有些幼稚,但是足够有诚意的科幻片,在和《指环王》一样不被看好的前提下,和《指环王》一样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巨大的商业成功,而一个饱经风霜但希望仍存的世界,也渐渐有了雏形。

虽然《流浪地球》以现在的眼光绝对称不上完美,但没有它的支撑,流浪地球宇宙永远不会诞生,更不可能想今天一样愈加丰满。四年过去,世界的构筑者们超越了刘慈欣的原著,为观众送上了信息密度满满的多线叙事,视效技术全面升级的科幻场面和细致得吓人的全方位设定。四年过去,抬头望着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我们终于来到了利伯维尔。

就像当年彼得的团队对《指环王》的细节扣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一样,郭帆的团队也对《流浪地球2》的细节扣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当年维塔数码“以产品的思维做出严谨的设计”的想法,在《流浪地球2》中得到了贯彻和升华。大到喷着火焰的行星发动机,冒着火从太空坠落的方舟空间站,小到路边告示栏的牛皮藓广告,北京水下房产中介的陈设,一切细节都与那个时代完美贴合。

在幕后故事和访谈中,可以更全面地看到这个剧组的诚意。电影的美术组在数字世界的房间各处藏满了各种线索,已经变成数字生命的图丫丫的衣服上,背后的书架上,墙上的壁纸中,都藏着有待解读的信息。编剧组在情节设置上暗戳戳地致敬小品,经典名著和刘慈欣的其他科幻作品,在人物设计上成功塑造了一个个迥异但真实可爱的角色。概念设计组吸取了苏式审美的精华,将上一部中功能主义的美学基调发扬光大,担负起了承托整个世界观的任务。视效组把概念设计组的图纸变为实体的道具和精致的特效,活泼可爱的机器军犬“笨笨”,在幕后操纵一切的量子计算机“Moss”,在海啸中屹立不倒的行星发动机,在相控阵核爆中向内塌陷粉碎的月球,都是他们的杰作。

除去电影工业肉眼可见的进步,在群像的塑造上,也可以看见《流浪地球2》并不仅仅以特效见长。演员们在电影拍摄过程中不仅注重角色的形象和表演技巧,还深入揣摩了角色在不同时期的情感和性格变化,让这部科幻片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京哥从20来岁情窦初开的开朗男孩变成30来岁痛失所爱的落魄父亲,华仔展示了一个因车祸家破人亡的架构师所具有的执念和痛苦。总演“杀人犯”的宁理老师,这次却成功塑造了一个如机器般冷静精准,但内心却仍相信人性的科学家。总演喜剧,被认为在过多的综艺中丢失了演技的沙溢老师,这次却通过饰演一位亦师亦父的教官,同时贡献了最大的笑点和泪点。在主演和配角之外,很多转瞬即逝的小角色也让人难忘。航天局中,一中一美两个技术人员在争执月饼的口味。在月球布设核弹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宇航员脸上都是同样的坚毅和决绝。最后冒险按下发动机点火键的无名士兵,看到地球启航,脸上的如释重负中夹杂着一丝后怕。没有所有演员的倾情演绎,这个世界也不会如此可信。

某种意义上,这两部影片也都是某种技术或者体系的开拓者。它们不仅是构筑世界观的杰作,也是电影制作的里程碑。《指环王》中重要的纯CG角色咕噜和饰演他的安迪·瑟金斯,促进了真人动作捕捉技术的进步,让科幻和奇幻大片中类人和非人角色的演绎更加轻松。从未出产过特效史诗大片的新西兰,也因此拥有了一套成熟的视效工业。而《流浪地球》中郭导贯彻了当年去好莱坞取经的经验,搭建起可以推广到各类影视创作的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像对待产品一样,对电影的每个环节实现统筹和管理。他们在拍好自己电影的同时,为当下的影视圈做了一点小小的推进,而这份善意也将随着时间开花结果。 

后记

从米那斯提力斯到利伯维尔,20年过去了。科幻世界中行星发动机冲天的火焰,折射出现实世界中一个国家逐渐发展和成长。作为观众,很荣幸能在影视圈日益浮躁的今天,能看到有一群人,兢兢业业地打造出这样的作品。各大国企和官媒的自发站台,二创圈子的火爆异常,周边平台的众筹奇迹,都折射出一个真实的科幻世界,能给现实带来多大的震撼。

利伯维尔永远不是终点。在影视工业化进程的洪流中,未来将会有更多更优秀的科幻片和奇幻片涌现,只需拭目以待。

关键词:

上一篇:立方风控鸟·早报(4月15日) 天天新消息

下一篇:最后一页

  • 资讯
  • 业界
  • 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