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正文

中国为何受到通缩威胁,这意味着什么?

2023-08-16 14:57:21 来源:指股网


【资料图】

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数据毫无疑问地表明:中国目前显然受到通缩威胁。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2020年以来首次一起下降,加剧了人们对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状况的担忧。鉴于全球许多其他地区都在面对通胀压力,中国价格下降的消息可能显得有些另类。不过,导致中国出现这些问题的因素有特别之处,而且根深蒂固,要解决问题可能并非易事。

1.其他国家通胀,为何中国会通缩?

美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在疫后重开之后出现了通胀飙升,今年初,一些经济学家预计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在解除防疫政策后的中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中国的消费支出增长保持低迷,房地产长期下滑导致信心受挫,人们不愿购买大件商品,继而令家具和家电价格受到了影响。由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不振以及中国对电力领域的长期管控,能源价格也一直在下跌。汽车制造商之间的价格战加剧了通缩压力,许多企业也在降价清理疫情期间堆积的过度库存。旅游支出、餐饮等服务业支出自防疫结束后大幅反弹,这些领域的价格持续上升。

2.如果所有东西都便宜了,那对消费者来说不是好事吗?

并非如此。便宜的价格乍一看对消费者来说是件好事,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消费者将会开始花钱。当各种商品的价格长时间下跌时,人们就会开始认为价格还会继续跌,最好推迟购买家电等昂贵的商品。这会进一步抑制经济活动,进而迫使企业降价。对消费者而言,这通常会转化为收入减少或失业,继而导致支出减少,进入危险的螺旋下行状态。

3.对企业的影响如何?

价格下跌通常会导致收入和利润下降,然后使得企业抑制投资和招聘。通货紧缩也推高了经济中“实际”或者称为经通胀调整后的利率水平。企业贷款成本上升就会降低他们的投资能力,进而抑制需求,导致通缩加剧。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随着人们贷款违约以及银行受到冲击,“债务型通缩”会引发衰退或者萧条。以日本为例,1990年代价格保持跌势,导致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现在这依然是个问题,政府仍在处理如何以可持续方式刺激经济增长的问题。日本央行的负利率政策收效甚微,今年货币政策可能会迎来新的调整。

4.这种通缩将持续多久?

食品和能源成本下跌给7月份数据造成了很大的下行压力,一些经济学家预计这类价格在今年余下时间对CPI数据造成的拖累会减弱。自2022年10月以来,PPI通缩已持续了很长时间。不过,7月的数字较前一个月略有改善,表明PPI有所企稳。总体而言,中国的通胀率十年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经济学家认为原因在于居民储蓄率高,以及高投资令工业产能快速增长。

5.中国可能会怎么做?

中国央行可能会进一步降息或降准。问题在于央行面临着几个因素掣肘,例如人民币贬值和已经高企的债务水平,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鉴于财政压力,财政方面的支持(或者说刺激)也一直温和,这意味着政府不太像过去那样倾向于依赖大规模支出措施,而是转向有针对性的策略。中国也鼓励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刺激居民消费。

6.外国投资者呢?

鉴于企业在通缩时期面临降价压力,最明显的影响可能是企业盈利。债券还有些许上涨空间,在经济光景不佳的时候这类资产可以相对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对经济增长和投资受抑制的担忧通常会促使政府部署更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将使一个国家的债券更具吸引力。不过,瑞穗银行首席亚洲外汇策略师Ken Cheung表示,中国的主权债券收益率与主要市场相比太低,难以吸引外国交易员。

7.这对全球经济意味着什么?

对发达国家来说可能会有一些益处,至少在短期内如此。随着中国制造商降价以消化过度供应,这可能会影响美国和欧洲等地,在当地央行抑制高通胀之际为它们提供助力。不过,也有一些局限性:欧美地区近年来变得更加贸易保护主义,并试图限制对中国的依赖。而且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发达国家消费者支出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例如,美国的CPI篮子主要由住房、食品、能源和医疗保健构成,与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关联不大。新兴市场可能会欢迎这种价格下跌,但也有一些警告声,分析师指出,这些国家可能会警惕过多欢迎构成竞争的中国商品,因为这样会削弱本地的行业。

8.这种情况以前发生过吗?

是的。在2009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政府每次都采取了强有力的货币宽松和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来应对。虽然这一次北京方面承诺加速推进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并对房地产市场加大支持力度,但许多经济学家并不认为会出现像过去那样的大规模基建热潮,因为中国在着力推动经济依赖新的增长动力,比如先进科技。这将使政府的应对措施会与1998年通缩期间的行动更相似。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前,中国对表现欠佳的银行进行了资产重组,并缩减了国有领域的规模。

文章来源:彭博社,作者:Jill Elaine Disis

关键词:

上一篇:点评铠甲勇士vs四大远古恶兽(恶狼兽和界王兽实力

下一篇:最后一页

  • 资讯
  • 业界
  • 行情